骑行就是离开熟悉地方,然后,不一样的归来;骑行和抑郁症是格格不入的,骑行本身就是一种身体和心灵的运动。当我们想象一个五十岁女性的生活样貌,场景或许是这样的:帮忙料理家庭、照顾孙辈,忙碌到晚上得了闲,才能去公园跳跳广场舞。但在李冬菊这里,妻子、母亲、祖母,这些社会角色都得先放一放,她最愿意谈论的,也是她觉得自己最首要的身份,是个骑行者。
李冬菊是河南郑州人,今年64岁,退休前是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仓库保管员。过去二十多年,她经历了从工厂内退、离婚、确诊抑郁症和轻度老年痴呆等变故,还一度被送进精神病院。转机发生在2014年,李冬菊爱上了骑行,至今已经在东南亚、欧洲、澳洲等地骑行过十几个国家。骑行以来,李冬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生活,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。“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充实,感觉我变成了另一个我。”
离婚7年间,她曾尝试做公益、玩游戏等各种方式让自己摆脱,然而都失败了。2013年,她买了第一辆山地车,踏上骑行之旅,随后的8年,她独自骑行泰国、法国、新西兰等12个国家,横跨三大洲。她靠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一路穷游,住宿靠搭帐篷,甚至还住过墓地。面对质疑和嘲笑,李冬菊称:“现在我变得就是很自信,去过我想要的生活,我不去和任何人攀比。”据李冬菊介绍,她骑行泰国44天只花了2000元,临商店关门前买食物,在墓地搭帐篷。李阿姨称,国外会有提供休息的收费营地,价格150欧一晚,她表示,这对她来说太贵了,她还是会选择墓地。
那么,运动,尤其是骑行,能成为抑郁症的特效药吗?很多研究表明,幸福感与运动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,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有直接的因果关系。换句话说,你可能在运动后并不会觉得变好。更有甚者,两者的关系与人们想像中相反,即幸福感会让人想运动,而不是运动产生幸福。
但,不同的研究对幸福感的定义有异,衡量的标准也不尽相同,加上而且实验设计没有那么严格,所以这部分有待商榷。相反,让我们把目标集中在抑郁症上。研究表明,一旦抑郁症发作,运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。适度的运动(通常是有氧运动)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抑郁症的症状。当然,不乏有这样的车友,他们把抗抑郁的成功归结于骑行。他们或经历过亲人离世,或是离婚的痛苦,但在骑行过程中,他们把悲痛化成动力,排遣出心中的抑郁情绪。但医学研究表明,骑车(或运动)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的。
无论我们是否经历过抑郁症,自行车都为许多人提供了一条自救的途径。但是,无论自救之路是快是慢,是平是陡,抑郁症的阴影不可能完全消散。正如盖伊所建议的那样,“康复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,而是意味着下一次还能发挥作用。”骑行的好处数之不尽:改善我们的视野,提供新的关注点,促进目标的实现……但面对抑郁症,骑行并不是特效药,更多的应该是对患者的关怀,是始终如一的热情耐心的陪伴,让他们感受希望。
关注本站不迷路。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,游戏攻略、热点话题、娱乐八卦、最新资讯等!
今日编辑铺热门推荐:酋长挂机 战车世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