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虽然这条公告主要面向微信公众号运营方,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揭开了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上的“假权威”“假专业”“假新闻”等乱象。有的公众号运行主体是个人或企业,却用“打擦边球”的方式,为自己的公众号取名类似官方的名称;或者直接使用官方机构、行业组织、新闻媒体的相关图片作为头像,误导公众。在已经被曝光的案例中,不乏类似的现象。那为什么会有人假装自己是官方账号呢?是为了好玩?其实不然,那些账号“蹭官方”的目的,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粉丝、更多流量,为广告变现铺路。
还要注意的是,除了微信公开叫停那些账号外,短视频平台也不乏类似的账号和现象,既有仿冒公职机构的账号,也有利用制服、工作服等假冒公职人员、专业人士的主播。要避免被这类“蹭权威”误导,需要各个平台都“立家规”,约束账号运营者。更进一步,平台还有必要评估流量分成模式的合理性。通过增加内容审核机制,让相关模式奖励的是真正的“优质内容”,而不是谣言或虚假信息。

同时,公众也不要看到名称或头像“权威”、主播着装“专业”“公职”,就对他们传播的内容信以为真。通过查阅相关账号的注册信息等,可以大致了解账号究竟是官方的,还是个人或企业的,继而评估相关内容的准确性,增强个人对真伪信息的判断力。
关注本站不迷路。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,游戏攻略、热点话题、娱乐八卦、最新资讯等!